首创龙华中心项目总高度150米,作为龙华中心区新地标,总共1栋33层,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596平方米,其中商务公寓8720平方米、商业约9805平方米、甲级办公约25071平方米。根据规划,酒店限整体转让;商业、办公、商务公寓,可按规定销售。
该宗用地周边商业配套较齐全,已有多个大型购物中心投入运营, 其中包括商业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九方购物中心以及沃尔玛等,龙华新区内还将有中海锦城、鸿荣源壹城中心等大型综合体。作为未来商业住宅综合体的龙华新区,依靠其天然的区域优势,土地自然受到开发商热捧,目前A826-0221宗地周边的住宅、商业公寓型如龙光·玖钻在售价格5.6万/平米、星河传奇公寓尾盘在售均价6万/平米、幸福城商务公寓均价5万/平米,住宅类如鸿荣源·壹成中心在售均价5.8万/平米等。
深圳首创龙华中心开发商首创置业介绍
首创置业隶属于首创集团,后者直接隶属于北京市国资委。从1995年组建至今,首创集团逐渐形成以水务环保、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为主的五大产业,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其中专注水务业务的首创股份(60008.SH)、专注环保业务的首创环境(03989.HK)、以及首创置业。
得益于首创置业管理团队开阔的国际视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首创置业2003年即在香港上市,2013年收购另一家上市公司,即后来的商业地产开发平台首创钜大(01329.HK)。到2015年,首创置业销售额高达325亿元,在房地产行业中排名第23位。首创置业2016年、2017年的销售额分别为455亿元、559亿元。
首创置业总裁钟北辰年初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透露,首创置业已提出“千亿”规模签约目标,明确“今年800亿、明年达1000亿元、后年1400亿”的发展进度。对于这家老牌的北京国企而言,是一次跨越式的发展进度。
一方面,当对规模有了一定诉求之后,首创置业发现原来聚焦的五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庆),并不能满足规模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龙头区域已呈现出城市圈发展形态,北京、上海、深圳三个核心城市都在向外疏散和分流,房企应该在城市圈里面去运作。
“我们再也不能漠视这种发展,在这些城市没有布局,这与全国性房企的定位不相匹配,也不利于未来整体的竞争。”徐锴表示。
去年首入深圳之后,首创置业今年进入广州,其中与碧桂园在增城区合作的首创碧桂园悦山府项目,预计2019年初入市,与华润合作的广州项目也在推进之中。此外,首创置业于7月在佛山,以6.42亿元竞得一宗住宅用地,总货值约12.56亿元,该项目同样会在2019年上半年入市;东莞的布局在同步研究推进之中。
徐锴认为,这一轮的市场调整,促使企业更加关注现金流,投资意愿被压缩,也会对外开放一些项目与外界合作;另一方面,市场调整也会降低企业对价值的预期与预判,这样的格局下,对于财务稳健的首创置业而言,会有进一步投资和发展的机会。“战略上有机会,具体操作层面上比较难一点,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按照首创置业的规划,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初期将会主要选择做一些“短平快”的住宅项目,同时也会在深圳、东莞、广州和佛山,在合适的地点落地一些写字楼和商业。全国布局中,大湾区的规模占比预计会占到约30%。
“以前我们也怕水土不服。”徐锴透露,首创置业拥有成熟的高端“禧瑞系”、“天阅系”的住宅产品线,中国规模第一的奥特莱斯商业产品,以及首创城市商务综合体“首创中心”,但每个城市的气候、人文、产业经济等情况均不一样,所以首创置业未来在湾区所打造的项目,将会围绕两大核心:首先沿袭首创置业已成熟的产品线,这些各业态多元化的产品线,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另外是基于对本地客户深入研究,分析客户喜好与敏感点,将已有产品线进行优化与本土化改造,来完美适配大湾区的个人和企业客户。
作为典型的北京国企,以及“京派”开发商代表,首创置业有着成熟的产品线和对品质的追求,在新的一轮城市布局中,首创置业希望更快更好一些,他们开始强调重视“高周转”。
徐锴解释称,这种高周转一方面指向提高内部效率,避免内部管理的无效、低效和内耗,对比运营稳健的同行,将开盘时间节点从14个月调整至9个月左右,这不牺牲品质,不牺牲工程质量,而只是挽回原来失去的效率收益;另一方面,“高周转”指向投资端,主要拿一些短期内可以周转的项目,舍弃短期内无法形成现金流的项目。
作为锐意改革、市场化程度高的国有房地产企业,首创置业也拥有除了住宅开发以外的资产运营能力,旗下商业地产上市平台首创钜大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目前在全国布局16座城市,已开业7家,预计2020年将增至20家。
文创及产业板块,2009年首创置业承接改造的北京大望路郎园Vintage,目前已经成为北京文化创意园区的标杆之作。有了郎园的改造、运营经验后,首创置业今年又在石景山和朝阳分别打造了郎园Park和郎园Station,成功实现了“郎园”这一文创管理品牌的输出,另外与中关村合作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park)项目,也成为智力高度密集产业与人才聚集地,所搭建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重资产未来希望可以资产证券化,轻资产可以建设我们的运营能力。”徐锴坦言,资产运营是“金主”才能玩得转的商业模式,但资产运营的核心在于运营能力,等到公司上到一定规模之后,可以买到便宜的资产,并通过运营可以达到资产增值的效果。
无论是追求高周转的住宅项目,还是持有型写字楼、商业地产,以及文化创意园区、长租公寓等资产运营业务,首创置业都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项目落地粤港澳大湾区。
“我们抱着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布局大湾区,用扎实的调研态度,将北方产品落地到南方做适配。”徐锴表示,希望可以在这个拥有开阔视野客户的多元化区域,“给客户提供一些不太一样的产品,对市场产品类型做出一些改善。”